陜西省太白山天然植物開發有限公司
網址:www.comboom.cn
營銷中心: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科技二路71號竹園天寰國際1703
電話:400-036-6979 029-88320930
植物屬性
白毛銀露梅,學名Potentilla glabra Lodd. var. mandshurica (Maxim.) Hand.-Mazz.,又名華西銀臘梅(《秦嶺植物志》)和華西銀露梅(《內蒙古植物志》),還有人稱其為觀音茶(陜西地區)。白毛銀露梅屬于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廣泛分布于甘、冀、鄂、蒙、青、陜、晉、川、滇等地區,生長于海拔范圍1200米到3400米的山坡草地、砂爍巖石山坡、河谷巖石縫中、灌木叢及雜木林中;是一種灌木,高1-1.5米,特征為花冠白色,多單生于頂枝,葉具柄長約1.5-3厘米,葉背面披白色長柔毛。尤以野生于秦嶺太白山海拔3000米左右的的高山草甸區域獨特地理環境的品質價值最佳。
習用歷史
白毛銀露梅的習用歷史悠久,主要體現在傳統藥用和民間應用。白毛銀露梅在中醫和民族醫學中常被用作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血和草醫應用;民間應用常把銀露梅的花葉制成代茶飲用。
文獻考證
文獻記載,《陜西草藥》收載“植物為金臘梅,藥用葉,其味微甘,性平,具有清暑熱,健胃,調經,用于治暑熱眩暈,兩目不清,胃氣不和,滯食及婦女月經不調等癥,長期代茶飲可益腦清心。”《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陜西中藥名錄》、《中國植物志》、《秦嶺植物志》、《太白本草》均有類似記載。
食品批準
2014年陜西太白山天然植物開發有限公司和太白縣政府探索白毛銀露梅的開發價值,按國家相關政策,從“植物分類、資源分布、毒理藥理、有效成分、歷史傳承等”全方位予以研究,報送原陜西衛計委、原國家衛計委請示將華西銀臘梅列為普通食品管理,后經專家組織調研考察,被原國家衛計委批準作為有傳統食用習慣的普通食品,并規范其名稱為白毛銀露梅。
學術研究
21世紀始見對白毛銀露梅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探討報道,同時隨著白毛銀露梅作為食品價值利用,學術研究進一步深入。現代化學研究表明白毛銀露梅含黃酮類、鞣質、揮發油、有機酸、氨基酸、皂苷、酚類等化合物及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